在去年的设计和推广中遇到一些波折,市场表现不如预期,本期我们邀请国内主流的
GPS最终的商业模式应该如iPhone、iPod一样,硬件变得更简单,而应用会无限扩展,厂商可能更多地依靠GPS增值业务赢利而非硬件赢利。
2007年GPS市场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有说法是“在厂商这里热,在消费的人那接受度不高”,我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个是缺乏大品牌厂商的市场推广和培育配合。GPS不同于MP3、超长待机等普及型概念产品,对这些普及型产品消费者非常容易理解功能特性,而对GPS的理解则完全不同,需要厂商的引导和市场的培育,让我们消费者真正理解GPS为何物,能带来何种便利性等等。这些工作只能交给大品牌商去完成,而大品牌商(例如诺基亚、夏新)2007年下半年才启动此项工作。这使GPS产品最先投入的是三码机市场,而三码机市场显然没有市场推广和培育能力,他们只有跟风的能力,因此导致一炮未响,反而成为先烈。
第二个原因是个别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设计企业不负责任的设计,不考虑节省成本的地方,肆意节省成本。例如他们在GPS天线部分采用PIFA天线,而实践证明只有有源的陶瓷天线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最好的接收性能和效果。正是由于这些不负责任的设计产品投放市场,直接引发在市场上的GPS手机性能很差,从而为GPS手机的推广雪上加霜,渠道“很受伤”,进而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再上GPS产品。
GPS手机的GPS性能一定要保证,不能以纯低成本论规划,同时如何保证和基带的配合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地方。在GPS手机出来之时,各个设计企业为了争取上市时间,采用了GSM设计思路来乐观思考GPS的问题,直接引发产品出现很大的问题。例如,国内最大手机设计企业之一的某公司,当时采用了MTK6226基带芯片加上韩国一家多媒体厂商的GPS解决方案,GPS天线采用技术难度相当高的PIFA天线,当时以为只需要将GSM手机和GPS导航两个部分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结果却出现了严重的设计缺陷,导致GPS市场还没有开始就面临结束的尴尬。
在手机市场没有新卖点的大背景下,GPS手机2008年应该会逐渐成熟并成为市场重要机型。这其中有四个重要的原因:
其一,品牌厂商加大了推广力度。诺基亚、夏新等厂商从中初步尝到了甜头,后续都将GPS手机列为重要新产品,有他们的支持和市场培育,GPS市场起来只是早晚问题。
其二,在GPS手机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之后,很多厂商已经认识到,GPS是一个平台而非功能,通过GP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非常多的增值应用,而定位、导航等功能只是GPS的功能之一。因此,很多厂商已经静下心来深入探讨可通过GPS提供何种便利的应用。
国产手机的市场主要在二线以下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地图信息正逐渐完善,不再像原来的地图,发达地区信息详细,乡镇一级空白,这使GPS手机覆盖面由大中城市消费者,迅速向更低的地区消费者覆盖。
其四,GPS手机成本不断降低,千元的GPS手机已经实现,而千元GPS手机正是绝大多数普通花钱的人可以承受的价格区间。
国际上GPS的市场形势比较乐观,而通过PND产品就能看出国际市场的需求。目前PND在国外的销售量早已到千万级,国外消费者消费基础较强,很多国家的消费者喜欢旅游,平时的生活半径区域很大,这和国内消费者很不一样,目前国内有车一族一般生活半径都较小。因此,车载导航系统在国外普及率很高,这为GPS手机的销售打下坚实的消费基础。
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国外花了钱的人跨区域、跨国家的地图需求较高,而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Futurephone(功能手机)实现,操作系统(OS)不开放,没办法实现地图的随意移植,这为国外销售带来较大困难。国外消费者更希望GPS手机是带有开放操作系统的手机。
此外,GPS核心的商业模式是如何能在固有的GPS硬件平台上实现真正便利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又能做到及时来更新和下载,这对软件和后台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多的增值业务商参与进来。例如,目前国内GPS手机的地图都难以实现通过移动网络的在线更新,这其实为GPS推广带来了不方便的地方。
深圳全智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胡海扬 中高端智能手机将配置GPS功能
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形成公认的大规模推广的商业模式,未形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业界包括运营商均在不断探索相应的商业模式。
对于去年手机GPS市场没有像预期那样起来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早期推向市场的GPS手机,由于一些方案公司从来就没成功的GPS手机设计经验,技术不成熟就匆忙推出产品,导致设计出的产品可靠性差,跟普通GPS设备相比,性能存在很大的差距。消费者认为GPS手机在性能上不能够达到普通GPS设备的水平,不能够达到他们的期望而纷纷退货,故出现在消费的人那里接受度不高的现象。
但部分厂商,如夏新推出的N6GPS手机,由于GPS设计的具体方案稳定可靠,手机定位准等,给用户所带来非常好的导航体验,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中国GPS手机方案公司多是第一次做导航手机,因为手机体积小,对天线干扰、信号处理要求比较高,这对研发公司的开发提出很大挑战。
这些挑战在技术方面最重要的包含手机接收灵敏度、开机时间及导航软件的配合,而地图数据是不是丰富则影响产品的感观及使用体验。目前这样一些问题在一部分研发公司那里得到了解决,大部分公司在逐步改善过程中。
我们认为2008年中国会有更多的GPS手机。作为有位置服务需求的用户来说,对GPS手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凡是有位置需求的用户,如老人、小孩、宠物和一些商业用户,如物流公司、旅行社等均会对GPS有相应需求。随着手机GPS技术的成熟,价格的下调,中高端智能手机会慢慢的变多地配置GPS定位功能。
目前,国际上GPS手机的市场形势是增长的,如美国对手机定位的需求愈来愈普遍,中国市场目前需求以个人为主,国外需求以商业服务为主,如呼叫、求救和定位服务等。
GPS市场的产业链,从IC到定位软件、导航软件、地图数据,再到手机软件设计公司,应用软件设计公司,再到定位服务供应商等。目前,商业模式在不断探讨中,有基于一次性消费的,有基于按月消费的,包括地图下载、信息提供等形式。
我们采用了瑞士U-Blox及SiRF等其他定位芯片,为中国一线手机品牌推出了几款受欢迎的智能GPS手机方案。今年我们会继续为中国一线手机品牌订制基于GSM或CDMA的智能手机,带导航功能,让中国更多的用户用上可靠成熟,性价比好的导航手机。
虽然我们做了多款GPS手机的设计,2007年GPS手机市场还是没有起来,我认为问题大多是GPS手机成本偏高。现在市场上GPS手机一般要卖到1500元左右,甚至还要高,到三四千元甚至七八千元。可我们一起看看主流市场,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主要在二三级城市,销售量最大的还是几百元的手机,对比GPS手机的价位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
此外,对于GPS功能,消费者认为是否是必要的,也影响了大众的接受度。从市场情况看,现在需要GPS功能的主要还是驾车族,而GPS手机还只是一小部分群体的需求。
对于GPS技术设计上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它对市场倒是没有过大的影响。因为虽然有设计坏的,但也有设计好的,而且GPS的技术难度也不算大,其实是GPS手机的成本过高,影响了市场的推广。
谈到GPS手机市场何时起来,我还说不好。但我认为2008年应该比2007年要好。从消费者角度看,价格在1000元的GPS手机可以为大众接受。从设计制造成本来说,其实现在普通的手机成本就600元到700元,再加一个GPS模块(10美元到20美元),价格是能控制在1000元左右的,但目前市场销价还与1000元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主要是终端企业加的利润有些高。如果他们减少一些利润,市场的销量上来了,他们的总利润仍然是不少的。
从国际情况看,目前,在美国和日本GPS手机其实已经普及。在美国因为政府的要求,要知道打手机的人的位置,因此手机上都有GPS功能;在日本,电信业非常发达,手机功能都比较强,加一个GPS功能对价格没什么影响,因此带GPS功能的手机也非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