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石湫大街九塘社区,由亭山、前村、九塘三个行政村兼并而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叫九塘大队,从我家柿园村到九塘大队部约4里路。那时的九塘是溧水县的样板村,镇江区域代表团川流不息地到这儿观赏,学习农田水利建设和开展集体经济的经历。
九塘大队,每到春日,山花艳丽,溪流潺潺;夏天,翠竹成林,绿荫如盖,和风吹过,带来一丝丝凉快,令人心旷神怡;秋风起时,枫叶如火,层林尽染,一片金黄,宛如一幅艳丽的油画;冬日,雪花飘落,银装素裹,山川静寂,展现出一种异样的安静与纯真。
老九塘大队部就在现九塘社区所在地,其时建在一个山坡上,一排瓦房,十分气度,后边是全大队社员开会的礼堂。由于九塘大队是县里的样板村,县革委会给大队配了一个小黑白电视机,放在大礼堂里,靠着铁锅样的天线接纳电视信号。由于信号差,屏幕上常常飘着雪花。一天晚上,我跟在叔叔后边去礼堂看电视。好家伙!电视机前大人们围得风雨不透,我只好站在礼堂的最后边看电视。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待醒过来的时分,叔叔他们已回了家,礼堂里只需我一个人,我急得号啕大哭。这时一个民兵来了,他问清我是哪个村的人之后,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了柿园村。怕路上有狼,民兵还回家拿了一杆枪背在身上。
大队部的南面有个广场(现在的公交站),专门放露天电影。只需公社来了新片子,都会先到九塘去放,咱们村靠着九塘大队,因而沾了许多光。那时乡村没有娱乐活动,一传闻九塘放电影,咱们都早早吃过晚饭,三三两两步行去看电影。在那里,我看过《侦查兵》《渡江侦查记》《闪闪的红星》等电影。
广场的东南角有13间瓦房,是供销社分社。小时分,咱们咱们常常到九塘供销社打酱油、买糖、买盐、买猪肉等。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在供销社的门前,邻近的农人拎着自留地里的青菜、萝卜、小鱼小虾、黄鳝、螺蛳进行买卖,卖完了就回生产队参加劳动。
供销社的马路对面是粮管所(现在的李在凤粮仓酒店),生产队卖公粮都要去那里。我常常坐在生产队拖拉机上去粮管所,每次都很满意。那里很大,到处是尖尖高高的粮仓,还有晒谷物的水泥场,大人们在场上不停地繁忙着,这些场景我浮光掠影。
那时九塘大队是咱们邻近最富的。由于农田水利修得好,粮食亩产高,集体经济又兴旺,家家户户养蚕、养猪、养鱼、种花生,卖给供销社,生产队盈利多。年末生产队分红的时分,基本上1块钱一个工(10分),其他大队只需5毛到7毛钱一个工。
由于殷实,邻近的姑娘们纷繁嫁到九塘大队,所以村里很少有光棍,即便残疾人也能找到老婆。而咱们这几个大队光棍汉就多了。九塘大队那么热烈、赋有,因而,小时分我特别神往成为九塘大队的一员。
长大后我考上校园,分配在县里作业,一晃就要退休。我常回柿园村,每次通过九塘的时分,看到她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中一日千里,渐渐的变美,心里特别快乐。这儿先后建起了百果园、九荷堂风景区、李在凤粮仓酒店,亮堂的大街,畅通无阻的柏油马路,现在的九塘相同让我神往。
九塘是一个充溢诗意的当地,这儿有一群热爱生活的同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维护着这片土地的美丽,无论是精心修剪的花木,仍是洁净整齐的小径,都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神往。在这儿,人与自然调和共生。
南京溧水石湫大街九塘社区,由亭山、前村、九塘三个行政村兼并而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叫九塘大队,从我家柿园村到九塘大队部约4里路。那时的九塘是溧水县的样板村,镇江区域代表团川流不息地到这儿观赏,学习农田水利建设和开展集体经济的经历。
more
more
more
more
more
more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南时报社主办未经书面授权制止仿制或树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举报电话 江南时报社广告刊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