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个月,旗下公司市值暴跌781亿,官媒连发12篇檄文炮轰,连政府也罕见出手敲打,
我是娱乐圈资深扒客,点开头像入主页,每天爆料三条鲜为人知的圈内秘闻!要是这篇文章合您心意,恳请您动动手指→收藏点赞关注←更精彩后续等着您!
虽然现在交易暂缓了,但李嘉诚和贝莱德交易港口的事,早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这场交易的核心,就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港口集团在全球23国的43个港口,其中最关键也是被人们一直谈论的就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口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这些港口掌握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光是每年经过的中国商船都有上万艘,贸易额更是高达上千亿美金。
然而在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从多方向李嘉诚施压,并想办法促成贝莱德财团与李嘉诚的长和达成交易。
最终在3月4日,长和宣布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计划以190亿美元将这些港口打包出售。
但问题就在于这次的买家是美国人财团,而现在又正是中美博弈最关键的敏感时期。
美国近年来一直在拼命想办法,控制全球的港口,甚至还扬言要接管巴拿马运河,李嘉诚此时把运河卖给美国人,无疑与主动送上了刀子,一旦交易达成,今后美国人大概率会在中国船只通行时收取高额“服务费”。
但这场交易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李嘉诚的想象,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政治风暴。
从官方到民间,从长期资金市场到国际舞台,背后多方力量博弈较量,将李嘉诚死死架在了舆论的正中央。
官媒《大公报》连续发布数条檄文,直指李嘉诚“背叛民族大义”“见利忘义”,甚至用没有风骨之类的激烈言辞,释放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对信号。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明以“在商不言商”五个字定易,暗示这一笔交易背后存在着诸多非商业动机。
更关键的是,香港国安法的域外适用条款非常有一定的概率会被激活,一旦激活即便是交易发生在海外,中方依然可以以“危害国家安全”的正当理由来调查,甚至可以追溯责任。
香港《大公报》在一月内连发十几篇檄文,将李嘉诚的“商业超人”形象彻底撕裂。
不少内地的社交平台上,“当代买办”“跪美商人”的标签也迅速传开,万能的网友们甚至还翻出了他早年囤地、撤资英国的“黑历史”,直言他“吃尽了国家的红利却在背后捅刀子”。
李嘉诚的声望在全社会范围内被严重动摇,除了名誉上的,还有更实际的,长和系股价在短短11天内暴跌上百亿港元,正式公开宣布交易后市值蒸发更是高达781亿港元。
美国近年多次尝试想要控制巴拿马运河这条黄金水道,而李嘉诚所掌控的运河两端的港口,早在十年前就有中资企业想要收购,却没有成功。
如今李嘉诚却直接绕过了公开竞标,将“价高者得”的商业交易,变成了内定贝莱德。
更过分的是,贝莱德集团的报价远低于十年前中资企业的报价,甚至有专业技术人员称其报价甚至低于市场估值。
这种反常的贱卖,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李嘉诚送给美国的“投名状”,用来换取他在海外资产的安全。
此前舆论对李嘉诚的骂声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可他却依然坚持推进这一笔交易,这究竟是为何?
自从英国脱欧后,李嘉诚家族就加快了从欧洲撤资的步伐,但2024年却受到了阻碍。而这次港易的190亿美元现金,将帮助其缓解一部分现金流压力。
另外李嘉诚家族在海外拥巨额资产,他的长子李泽钜还持有加拿大国籍,一旦美国施压加重,后果难以想象。
从汇丰银行起家的李嘉诚,他的商业帝国始终带有殖民时代的买办色彩。长久以来习惯了“两头通吃”的模式,如今他依然保持着这种思想,加上他一直以来的商业哲学,让他大大低估了国家维护自己核心利益的决心。
李嘉诚三代人积累的社会声望,在这场港易的风波中彻底土崩瓦解。网络上将“民族叛徒”的标签深深刻在了李家的头上。长期资金市场也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
而他一直在推进的“去中国化”也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在官媒下台,政府敲打的情况下,他的种种“作死”行为,非常有可能加剧内地资产被监管的力度。
或者他回心转意,重新将港口出售给中方企业或中立资本,对他而言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当然最坏的结果就是,李家一意孤行,完成与贝莱德集团的交易,那李家就得准备好,面临无数国人的愤怒了。
我是娱乐圈资深扒客,点开头像入主页,每天爆料三条鲜为人知的圈内秘闻!要是这篇文章合您心意,恳请您动动手指→收藏点赞关注←更精彩后续等着您!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03-29 10:08 李嘉诚暂缓卖港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审查《大公报》今日刊发社论:有关企业搞“公关”伎俩,企图蒙混过关
金融界2025-03-26 20:13 商务部专家白明: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
付出惨痛的代价才停手,李嘉诚精明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晚节不保,这是何苦呢[捂脸]